020-85548809,29883069

网站设计、网站优化、微信开发

资讯

分享你我感悟

您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互联网的新阅读时代

互联网的新阅读时代

给电子书和交互书泼冷水。电子书仅仅只是存储介质的改变,无论是内容表现形式还是读者的阅读需求,都不需要丰富的交互体验。电子书只是另一种印刷书。

-----题记


长久以来,人与书的主要交互方式非常简单,只有眼镜扫描、大脑处理信息、手翻页。文字、图片,线性的阅读顺序,书的这些基本特性决定了阅读过程中调用的感官有限,需要读者更专注、投入,才能获得阅读的满足感。人书交互的这种简单模式在图书上千年的进化史中从未被改变。

即便信息的主要存储介质由莎草纸变为了平板电脑,信息的主要构成形式变成了超链接和多媒体,我们看到的电子书依然是以印刷书的组织形式为主。即使是在平板电脑或电子书阅读器上看,人书交互依然和阅读印刷书一样单调,它并没有真正的革新人书交互,带来阅读体验的升级。

简单交互模式的电子书只是另一种印刷书

由于现在主流的电子书都只是印刷书的电子化,并没有改变书的组织结构,或者说内容的表现形式。即使一些直接在电脑上创作编排、从未发行过纸质版的书,也依然沿用印刷书的形式,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以及封面、目录、篇章结构的正文,这些形式都没有改变。而阅读顺序也是按照书的内容组织结构决定的,通常是线性的。

当然,你可以举出电子书体积重量上的优势,或者检索管理的便捷,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你的阅读过程。即便一款阅读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交互,甚至取消了页的组织方式,你阅读电子书的时候依然和看纸质书一样,眼睛扫描内容,手翻页或者滑动到下一行。

而大脑又是人书交互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阅读书籍的过程需要读者的高度参与。作为读者的你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阅历来处理书籍提供的信息,而你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些信息,运气好,可以与大脑共鸣,运气不好,那就昏昏欲睡去。

这些依然按照印刷书的生产方式制作的电子书并没有带来人书交互体验上的改变,书的电子版和平装版、精装版一样,只是另一种选择。所以即便我们看到电子书的整体销量超过纸质书,纸质书依然有大量的购买人群,尤其喜欢精装收藏的爱好者。而对于艺术类的画册,纸质书反而有更佳的体验。

所以在本文中,我们把这类交互简单的电子书依然称之为印刷书,而按数字原生理念制作的交互功能丰富的电子书称为交互书。

交互书提供更多的交互模式

完全按照数字原生的方式制作电子书确实可以为人书交互带来更多体验。超链接既可以关联书中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把读者引向互联网网站等书外的世界,为阅读顺序提供更多可能性。Kindle 还有 X-Ray 功能,可以查看一些书中的术语在 Wikipedia 上的条目,这对于图书编辑而言减少了注释的成本,读者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获。

视频、声音或者交互动画的融入会给人在阅读过程中带来更丰富的感官体验,比如可以通过背景音乐渲染阅读气氛,或者加入作者原声、历史记录片,也会提升相关书籍的收藏价值。一些多媒体内容还可以起到注释的作用,相当于提供更多的冗余信息,减轻大脑处理文字信息的负荷,更有助于读者轻松理解内容。这一点对知识性的图书而言最为明显。

一些书籍也会限制交互形式

但交互程度越高,意味着读者调用的感官体验越丰富,大量的交互反而会影响读者对内容的接受。这就会引发几个新的问题。如果视频、交互动画就可以使读者理解内容,那么文字是否有必要?如果通过交互动画的形式讲述一个故事,那么这类电子书是否会和文字书带给读者一样的体会,比如能否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如果失去了篇章结构,这类书的价值又有多大,换句话说这种形式能否记录可以引发人们思考的学术专著,甚至是针对大众的严肃读物?

书籍需要读者高度参与的特点实际上限制了人书交互的形式。人们阅读书籍时调用的感官有限,呈现的内容也是低清晰度,越深邃的内容,越需大脑的专注投入。读书是一种脑力活动,创作图书也是。所以印刷品形式的书虽然交互简单,但阅读过程中往往能体现创作者的独特气质,同时又需要用自己的理解来重新阐释。

因此,数字原生的制作方式虽然交互形式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体验升级。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把理查德费曼的《物理学讲义》配上视频或者交互图讲解,但这样和其它的物理书区别在哪?丰富的交互喧宾夺主,也许帮助你理解了物理知识,但却使你忽视了文字所体现的费曼作为一个大师的思维风采。

这些本身就是按印刷品模式创作的经典书籍,还是需要保持原貌。
印刷书与电子书,体验有什么不同?


交互书还受制作成本的制约

当然,如果当代的某位大师采取数字原生的方式制作交互丰富的电子书,也许会减少这方面的顾虑。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 E. O. Wilson 推出了交互体验丰富的《E. O. Wilson's Life on Earth》,可以算作一个例子。但这书实际上是由 E. O. Wilson Biodiversity Foundation 制作的教科书,并且在 2012 年配合 Apple 的 iBook 2 出版后,还需要两年的“开发”时间,现在还没有完结。

越丰富的交互体验,越需要高成本的投入。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资源的制作、搜集,以及相关的版权交易是一方面,交互设计对书籍内容的体现影响又是一方面。而同时又想让这样的书体现创作者的独特魅力,成本只会更大。

技术能够带来交互形式的变化,但需求可以使其保持不变

但像 iBooks Author 这样的电子书制作工具的出现,也代表技术进步终将会降低交互书的制作成本。我们虽然不能预言今后是否会有一本交互书可以在出版 50 年后依然畅销,但通过丰富交互提高阅读的体验一定会获得大众的喜爱,商业的支持。

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的交互书主要集中在儿童读物、通俗小说、以及教科书或者科普书这些类别,报刊杂志或许也可以算在其中。这些类型的书本身就是商业化程度高的大众读物。所以说交互书最终成为主流是可以预期的。但这种有着更丰富的人书交互形式的书籍并不能称为“下一代书籍”,或者“书籍的进化”。最多只算新的物种,就像纸质书中的立体书一样。

因为技术革新虽然会带来人书交互形式的变化,但并不一定会提升所有类型书籍的阅读体验。除去我们已经提到过的丰富交互形式的弊端,一些阅读器还会在阅读电子书时显示其他读者的公共批注,这些社会化的举动是否又会影响读者自己的判断?

人书交互体验的好坏不是由交互形式决定,而是取决于整个过程中阅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读者关注的是内容本身,而非表现形式。对于仍需体现文字魅力的书籍而言,电子书仅仅只是存储介质的改变,无论是内容表现形式还是读者的阅读需求,都不需要丰富的交互体验。从纸质书,或者说从泥板、竹简时代就保留的人书交互模式还将继续存在。

,